close

 

上週連續陰雨綿綿的天氣,這週終於再見到陽光,還有點熱呢!今天,又到華山車站晃了一下,以前來的時候都是趕時間,待沒幾分鐘就回家了,所以這次待久一點,除了把車站主體好好看個夠外,也晃晃附近的中央藝文公園。

 

 

 

公園裡有看頭的東西還真不少,除了「車站」以外,尚有卸貨用的月台、再走過去一點更有酒廠舊建築,以及靠市民大道側台北專案東隧道口等等。公園,是新的,環保觀念或許也是新的,但是裡面的文物卻很有歷史傳承的令我這個雖然住台北卻都只在大街上呼嘯而過的「半都市俗」來說,每一次發現,只有不断的讚嘆。

 

 

 

曾經有門牌,屬於林森北路27號的那份驕傲,如此的「苟活」,究竟是保存的極限,抑或是面臨拆除前的大限?以前華山車站長期為治安與髒亂的死角,每每被詬病,也成了官員堅持「非拆不可」的理由;這幾年鐵道文化資產保存的觀念崛起,車站是「暫時」留下來了,但消極的保存方式,比如門窗用磚頭堵死、全身被塗上白漆卻使得車站更加的「形單影隻」。當公園裡草木扶疏、綠意盎然的同時,站體孤零零的被冷落在一旁,連個解說牌都沒有,如果不是我們這種喜歡火車的「迷」,我看可能沒人知道這「白色巨塔」是「蝦米碗糕」吧?前一陣子,牆面釋放出一些塗鴉空間,才勉強讓車站「不那麼醜」;但塗鴉的內容,非常「湊巧的」反映出屬於車站拆或不拆的無奈與官員的便宜任事,愈看愈覺得很諷刺。

 

 

 

(塗鴉湊巧的反映出車站拆不拆的無奈與官員的便宜任事,很諷刺吧)

 

 

 

公園非常大,至少在這麼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區是如此,我一直走,逛到老酒廠舊建築,本想進去看看的,不過這裡最近好像在整修,顯得有點雜亂,就暫時先略過了;但繁華的台北、步調很快的都市,居然還有這樣一個具有舊時代意義的區塊,實在是很難得,台北需要這樣的東西!

 

 

 

20多年前台北第一期鐵路地下化,所謂「台北專案」東隧道出口,就在華山,還留著呢!最早期地下化只有台北到萬華(萬華那時還是地上站),火車當年就在此鑽出地面。雖然為了安全起見,把原有的圍牆用鐵架加高,但我還是顧不得旁人異樣的眼光,爬上去看它美麗的風華。至於它為何留著,大概是作為緊急逃生用途吧。

 

 

 

(最早期的地下化,只有台北到萬華,火車當年就在此鑽出地面)

 

 

 

鐵路地下化政策,雖然這幾年也是有聽到「反對的聲音」,但地上鐵路撤除所留下來的空間,如果不那麼「勢利」,成天只想著如何炒地皮、蓋大樓的話,改為公園才算是人類對這個過度開發的地球,所能做的一點補償與回饋吧?我走在公園的步道上,一邊望向市民大道車水馬龍,再回頭看另邊北平東路的寂靜,一邊也想著這些問題。

 

 

 

 

華山車站:1937~1986,曾經是台北市內最大的貨運站,第一期地下化後被裁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als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