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面貌,富岡站,見客啦)

 

 

今天除了去楊梅以外,也順道探訪富岡站。原本這不在我的計畫範圍,但前一天上網查詢有關楊梅車站資料的時候,發現富岡驛在我1997年第一次來拍照以後,外觀與廣場有了很大的改變,所以先去了富岡車站。

  

  

(富岡站原貌,站前玄關廣闊,1997)

 

 

 

富岡位處楊梅,是楊梅最早成立市街的地方。富岡站在2004年配合縣政府的「鐵道桃花源」政策,整建站前廣場。原本以為富岡站也順便一起變臉;通常車站整修,外觀似乎都是貼上新的磁磚,然後增建一些符合時代潮流的東西,例如「無障礙措施」,或是更新廁所,而這種「拉皮」,就是值得多來幾次的理由。

 

 

 

但實際上,車站本身並未做任何的變臉動作,除了新的廣場以外,只是在門口玄關增設一個復古感強的水泥遮雨棚而已;它大到足以擋住整個車站的視野,如果光看照片而沒有親身來一趟,真的會以為車站整容過了。而這種設計,我只能說,有趣,其實也不那麼討厭,卻可以確定,這個遮雨棚是站前廣場的一部份,與車站本身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能加分車站。

 

 

 

 

(富岡站啊,原來妳不是變臉,而是戴面具噢?)

 

 

 

最近幾年,總覺得那些在一般人眼裡,拆之而後快的所謂「不堪使用車站」,如果花點錢整修,加入一些綠色的東西,不也一樣環保?增建親民的廣場,不也可輕易融入當地?可是,當政者卻比較喜歡直接蓋新的。新的不好嗎?並不會,只是,台鐵許多新車站,那種親密感,沒有了,依舊是冷冰冰的印象,難道車站就只能讓旅客快速進出,而不想多駐留一會兒?昨天我看到台北花博的場館,裡頭有許多「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觀念,就想起台灣的火車站,新的快速取代舊的,卻找不出「融入當地」的設計理想。當政者強調新站環保、科技,但人文思考,嚴重缺乏!

 

 

 

(富岡站站場算大,2010)

 

 

 

富岡、楊梅、埔心三個楊梅市轄的車站,除了埔心因為緊鄰省道1號比較熱鬧外,其他兩站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比較沉寂的,但也讓她們有更多的廣場空間。台灣很多城鎮,因鐵公路的消長,而有不同的發展歷程,富岡地區因為當年的鐵路改線而使老街蕭條,而台鐵台北機廠雖然將遷到富岡,基地位置卻比較接近湖口,是否能把富岡改造成一個「鐵道維修產業聚落」?搭上回程的火車,心裡不斷地思考著這些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als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