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桃園縣剛剛過了「準直轄市」的人口門檻,硬是擠進了五都的新聞喧鬧中,而位於桃園南部的楊梅「鎮」,也從今年81起,正式改制為桃園縣的第五個縣轄市,楊梅車站更是在9月底啟用最新的跨站式車站,2010年的楊梅,雙喜臨門,有些不一樣。

 

今天(10/17,周日)下午,約了阿正「痞子逛大街」,新舊站的踏查。我們近乎白癡般的猛拍照,同時碰到一位老先生,在知道是來做舊站巡禮以後,對車站侃侃而談,除了說車站要拆除改地下道,也告訴我們車站的許多故事,包括廣場設計不怎麼用心等等。午後,楊梅起了風,老人與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小子,偶然的相遇,有驚喜、有如獲至寶的淚水,卻也感到些許的遺憾。

 

 

(楊梅車站,1997 / 2000,站前的大樹依舊沒變,但廣場變得很多)

 

 

 

楊梅市目前有楊梅埔心富岡3個火車站。光緒19年(18931030,於楊梅壢北方約二哩處設「頭重溪」站,是楊梅第一代站房,1899720日,因改線廢止,並於今日富岡大華街衛生所舊址設立第二代「楊梅壢停車場」車站,1920910日,改稱「楊梅驛」。昭和4年(1929101日,第三代楊梅驛遷至現址,原舊址的木造站房則拆遷至集集,重新組建為集集車站的新站房。

 

 

 

(楊梅市,還真是大啊,車站里程遠,2010)

 

 

 

桃園縣在2004年提出「鐵道桃花源」政策,楊梅車站斥資6千萬元興建廣場,廣場採舞台設計,每逢大型活動,火車站廣場都是第一選擇場所。不過為配合鐵路捷運化政策,原本老舊的火車站不敷使用,於是台鐵耗資14220萬元興建第四代楊梅車站,自200835動工,採用跨站式、自然採光及通風的綠建築設計理念,並設有4座身障電梯及身障坡道,於2010928啟用。

 

 

 

隨著新站啟用,原本的舊站與廣場將拆除打算從火車站前面圓環開始興建總經費11千萬的地下道,貫穿火車站地底下,再延伸至後站,讓平時前後兩站的聯絡時間,從30分鐘縮短到1分鐘,說是可以促進都市發展。

 

 

 

台灣許多地方,因為鐵道經過而繁榮,但是當都市發展與人口增加趨近飽和,就會有人把鐵道視為毒瘤,在短期(或許該說沒錢)建地下道,中長期之後就「炒」著要高架或地下化。但鐵路與相關設施真的是妨礙安全(平交道)或是阻礙都市發展的「唯一」因素嗎?

 

 

 

(楊梅車站月台,水泥地板有些粗糙,但遮雨棚很現代,2010)

 

 

 

雖然我不是當地人,但我相信打通前後站交通「任督二脈」最笨的方式,就是拆除車站主體改為地下道。當年為了增進人們與車站的親密感(至少我是這麼認為),花了那麼多錢建了廣場,用不到幾年,又要全部拆掉,顯見政治人物只求一時政績的短視與缺乏遠見。或許楊梅舊站因為是水泥建築,無法像木造站房一樣那麼值得細細品味,所以人們欲拆之而後快,但車站是城市記憶的一環,怎能那麼草率?難道真要在讚嘆國外的建築之餘,才來怪台灣沒有值得一提的悠久建物?全拆了啊!更何況,新站只是內部與月台「新」,門面不太「用心」啊!

 

 

 

(楊梅舊站剪票口最後身影,2010)

 

 

 

發表了許多文章,我常常強調的一點,就是火車站不該只是火車站,應該有一些值得駐留幾分鐘的東西,例如站外的廣場。舊站因為有六千萬打造的廣場(只能說實在是大手筆),加上不用爬好幾層樓就可快速剪票進站的候車大廳,兩者之間似乎巧妙地減低了車站冷冰冰的印象,親近旅客而這也是我認為應該保留舊站的最大理由。

 

 

 

但我走過許多台鐵的新車站,包括楊梅新驛,「親近旅客」設計理念的缺乏,讓我失望。大概他們覺得直接進去三樓的新大廳「吹冷氣」就好了,何必大費周章做廣場?前站出口比舊站北移了幾公尺,只有狹長的通道,左邊是不知作啥用的高牆,右邊是台鐵員工宿舍「釘子戶」,正面出來只是巷道與民房,完全沒有廣闊的廣場可休憩。後站出口就更別說了,因為配合前後站的地形落差,一出站先得爬個二層樓的階梯,每個階梯的平面又短,很怕滾、滾、滾,就這麼給滾下去了,樓梯下完,只看到雜草叢生,以及因為地形之便所增加的車站員工停車場。

 

 

 

(前站的出入口,2010)

 

 

 

楊梅新站的候車大廳是比舊站要大一點,但跨站式站體最大的缺點,也就是進出車站都得爬樓梯驗完票又得下二層樓的階梯到月台,這對趕時間的旅客來說,確實是不方便,至少做一下手扶梯嘛。不過今天碰到的老先生,他倒是提醒了一點,台鐵不是沒有想過要做手扶梯,只是手扶梯得隨時啟動,往往在離峰時段造成用電的浪費,不像升降梯在沒人使用的時候可停止運轉而達到省電的效果。

 

 

(楊梅新站大廳,列車看板與驗票閘門是從舊站搬來的,2010)

 

 

 

聽他這樣說,我也覺得這似乎是小車站(跟台北或高雄來比)的兩難,但其實若不改建車站不就解決了?我在舊站發現了一個舊的出口,但似乎封閉很久,要不然,重新啟用這個出口,與進站的入口分離,旅客或許就不會擠在同一個地方;然後,像潭子站一樣,在後站地區增建一個出入口,解決後站居民撘車的不便但,只能做做夢吧!因為需要有人負責收票,為了精簡人力,還有「鐵道影響都市發展」,似是而非的言論,楊梅舊站無法在既有樣貌之下,做一點點的擴建,去蓋了一個好不好用沒人知道,入口意象更是不如舊站的「站。

 

 

 

(楊梅舊站封閉已久的出口,2010)

 

 

 

反正政府浪費錢,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沒差,但為了「繁榮」地方而打算拆除的舊站,她的心酸,只能慢慢隱沒在荒煙漫草之間,成了沒有人會關心的舊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als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