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天颱風來襲,不來則已,一來就是「三個」,新聞台整天強力播送,好不熱鬧啊!

天雨下得好大,有一個平時很愛「碎唸」的同事,又在那裡叨叨不休,說應該放颱風假,那麼大的雨不想出門送信之類的,後來我們阿德組長也跟著附和,兩個人談笑風生。假期放不放沒人知道,但公司裡已有兩個小颱風在那裡搞「藤原效應」了。

 

 

 

只是這幾年因為地球暖化的緣故,影響台灣的颱風多半是在台灣附近沿海就生成,少了吸收大海水氣的「醞釀」,能量不夠,一旦直撲而來都會形成滯留狀態,停得越久,雨下得越多,往往都是大災難,所以我聽在耳裡,內心卻對同事想放假卻把別人的生命財產置若罔聞的心態非常不屑。

 

 

於是我便說:「颱風直撲或滯留會造成山崩土石流,最好還是輕輕掃過就好,反正最近基隆缺水」。

阿德組長聽了說:「颱風每年都會來,沒有辦法避免的啦」,一邊說,一邊還在笑,並且繼續與同事聊放假的話題。

 

 

後來,忍不住心中的不爽,直接跟同事說:「如果土石流流到你家,你願意嗎?」

這個話題止住了,但旁邊一片靜默。

我知道我直衝的個性已經過了頭。

 

 

或許女友或同學世翔覺得我啥都不懂,但心中自認,我所獲得的知識以及對公共事務(比如政治)的判斷力絕不會輸給一般人(甚至名嘴),至少在我服務的快遞公司裡是如此。可是往往我和同事在長篇大論之後,腦中便會浮現出「自以為是」的疑問:會不會影響到人際關係,是否也會讓阿德組長以為我比他懂?

 

 

昨天看了鐵道作家蘇昭旭老師的新書,他談到有學生指正教授引用鐵道資料錯誤,不但沒有得到正面的評價,反而怪罪這個學生:

 

   

有一個大學生在上鐵道運輸的課,教授說:台灣鐵道是從1887年劉銘傳時代通車,69開工,所以69是鐵路節。這位同學立刻舉手說,台灣鐵道是1887年動工,通車是1891年,69鐵路節是源自中國188169,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通車,而且是史蒂芬生的生日….結果老師立刻發飆,罵他:「你是鐵道迷是不是?這個社會就是有你們這種鐵道迷,才會不得安寧」,他當場傻住了,好像教授變得非常情緒化,完全不願意聽他解釋,他到底哪裡錯了?

 

 

我告訴這位年輕的同學,他的發言時機與說話方式不太恰當。鐵道迷經常活在自我中心的世界裡,說話做事經常忽略當事者的感受與立場,而容易遭到挫折。如果鐵道迷能自我超越,告訴自己做人要懂得「體貼」,如果別人不小心弄錯了,不要只是強調「我對你錯」,而是願意一起追求知識,彼此「共創雙贏」。(本文節錄自蘇昭旭環遊世界鐵道之旅「旅行的心靈手札」單元)

 

 

 

靜思語裡有句話:「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巧」,看似簡單,其中的哲學可是很深奧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als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