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台鐵設備對於殘障乘客不友善的老問題又被提出。的確,台鐵這個「百年老店」,以客為主、尊重殘弱的文化素養這幾年是遠遠不如高鐵、捷運等鐵道後起之秀,但也不能一股腦的全怪她。台鐵從硬體、軟體、體制內、體制外,都是「穿著衣服改衣服」的經營思維,連「鐵道文化」,這對她行銷最好用的四個字,亦復如此。那麼,「以客為尊」的觀念進化對台鐵來說,也只能「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囉。或許該說,「少根筋,隨時要有人提點」這句話,最貼切了。

 

 

 

不過台鐵以前的服務品質可是不差。除了一再被津津樂道的光華號免費便當、台東線未拓寬前花東只要三小時的「飛速」外,那當年俐落的「沖茶」功夫,各位,你光是看「表演」就很值回票價了而這些美好的過往,到了今日,「太魯閣號媲美高鐵」、改建的車站還頗有藝術品的欣賞價值,照理說,百年老店有進步了啊,為何人們的印象普遍還是很差?

 

 

 

以前我從基隆買自強號到台北的車票,還曾被站務員罵:「到台北還坐自強號」;如今高級列車停小站的新聞屢見不鮮,台鐵轉型短途通勤的政策早也行之有年,不知這個罵我的台鐵人,現在作何感想?但他一句話,可是會輕易地「奠定」消費者對台鐵的負面印象。台鐵人員的態度怠慢、找錢用丟的老毛病,難怪這幾年一直要對外招募新血!

 

 

 

或許有人會說,媒體好的不報,都只報壞的,訊息都很片面。但是若非具有真實性,他們又怎會提?說穿了,還是台鐵「用心」與否的問題。無論再怎麼樣的更新設備、改建車站、提高準點率(似乎從來都不及格),仍不如一句親切的問候,與設身處地的替旅客著想。

 

 

 

 

 

其實鐵道也是一種服務業,做這份工作,使命感與熱情是很重要的,因為除了服務外,鐵道代表了國家門面、代表了該國的文化,怎能不好好的經營?台鐵人員若能用點心,把顧客「當神對待」,而不該只把工作當工作,當成賺錢的工具。

 

 

 

前陣子聽到一則溫馨的小故事。

前年中連續幾個傍晚,售票員都看見一位老太太,獨自買票回豐原,好奇主動關切,才知道陳婆婆的兒子車禍變成植物人,老母親天天搭火車往返,到板橋照顧孩子。他非常不捨,主動幫老婆婆買票,每天預留老婆婆回家的位子。「窗口送暖」持續半年,有一天,售票員發現陳婆婆沒再出現,打電話去問才知道她兒子已往生,後來這個感人的故事傳出,不但在台鐵人之間傳為佳話,更獲得台鐵表揚。

 

 

 

 

用點心,說好話,親切的服務,如果連這些都懶得做,每天只會「消耗」國家的俸祿,還視為理所當然的話,就算設備再新,搭車環境再友善,心還是醜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als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