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阿芊這禮拜一直在自己的臉書網頁分享關於大愛劇場的菁華劇情給大家,除了是大愛劇總是有詼諧幽默又發人深省的「社會淨化」功能之外,也是想要推薦好友共同加入「戲迷」的行列。畢竟,能一起討論劇情,激盪出那一塊自我成長的幼苗;比起每天無所事事、老是為了小事傷神卻又苦思不出方法解套的朋友來說,「看戲學人生」才是正面積極的面向! 

 

比如前幾天看某政論節目還在討論校園霸凌;主持人一副「憂國憂民」、手中的筆不時流露出屬於所謂知識份子那份「振筆疾書卻似乎又覺得無力感」的心情。姑且不說這些市面上多到有如垃圾的談話節目是否只是「唯恐天下不亂」,所以「消費社會」,但聽他們「毫無內容的內容」,心中只覺得:「他們一定從沒看過大愛劇場(或大愛台)」!光是從最近《一閃一閃亮晶晶》、《我愛美金》兩齣戲劇,校園霸凌,早就有方式可以避免或減輕,要不然也可激發出解決的方式。 

 

大愛劇場是由大愛電視台旗下頻道拍攝,以慈濟人熱心提供的「真實故事」題材所播放的戲劇,從1999年第一齣《阿彩》開始,至今十餘年,已有上百齣。阿芊開始看大愛台,是因為認識鄰居陳姊,陳姊總是在家人觀賞其他八點鄉土劇進廣告的空檔,「硬是殺出一條血路」,轉到大愛看「幾分鐘」,那時是2007年,看的就是《陽光下的足跡》。從此,清新、幽默、劇情明快不拖戲,還有每天播出,每次45分鐘,中間不插播任何廣告等特點,讓阿芊逐漸養成「隨手轉遙控器來看」的習慣;雖然不是每一齣都看,但大概可以了解每一檔大概在演什麼。

 

 

2007年的時候,我最喜歡《陽光下的足跡》和關山系列《愛相隨》;這兩檔下檔後還陸續重播很多次。其中《愛相隨》,因為有許多花東美麗的風景,就好像讀著一篇小品文一樣,很悠閒、輕鬆;即使主角有些爭執,但這些人生中的「崎嶇不平」,後來都成為主角內心成長的動力,並更加珍視親人的愛----這種難得的美妙,是不是比那些每天吵吵鬧鬧的八點檔來得更為正面、更為欣慰?

 

 

2008年中的《走過好味道》把觸角伸向了主角與第二代做「吃」的其中甘苦,吸引了阿芊的目光。這檔戲,男女本尊從認識,再到婚後的相處,從不太順眼,到相知相惜,於我心有戚戚焉(雖然我和女友相知不一定相惜),好像嘗遍所有食物的味道一樣,「回甘人生味」啊!而女主角林嘉俐,那種媽媽的穩重演技,讓人覺得很舒服、很有安全感。

 

 

2009年初上演的《台九線上的愛》,更是讓阿芊對大愛劇場到了瘋狂的程度,乃至於一整年後續接檔的新戲,我都耳熟能詳。《台九線上的愛》我不但首播看,連重播都可以看到兩次以上;因為太醉心這齣戲,甚至還上大愛網站寫了幾篇評論文章,也驚訝網友對這檔戲劇的瘋狂討論(負面批評的筆戰)。《台九線上的愛》最好看的就是張院長和他所「真正」愛的人,靜雯,當初交往那段曖昧的部份。


 

《芳草碧連天》以上一代比較重男輕女,影響到子孫的價值觀為主軸。因為比較悲情(其實像《蘭心飄芳》、《矽谷阿嬤》,乃至於《愛的練習題》都很沉重),所以就沒有多看。會特別提到,是裡頭飾演第三代本尊的演員,戲裡演夫妻,戲下檔後兩年,最近也結婚了,覺得實在有趣!阿芊還是偏好較為正面、陽光的題材,所以《幸福一牛車》、《幸福的起點》、《我的尪我的某》、《那一年鳳凰花開時》等等戲碼,才是我樂觀的食糧!另外如《醫世情》中有關本尊深入南部鄉下研究烏腳病與找尋治療方法的劇情,也算是我的最愛。

 

 

老師春風化雨的主題,對阿芊來說,是一種期待被關心的投射,所以我很喜歡看。《春風伴我行》、《那一年鳳凰花開時》、《一閃一閃亮晶晶》,還有《我愛美金》是這兩年比較新的戲碼。以前還有《春風化雨》、《侯老師的故事》、《尤老師的十二堂課》等等,可惜那時還沒接觸到大愛台,也就沒能收看;不過網路方便,或許之後時間多一些會再好好觀賞。而《一閃一閃晶晶》算是目前我所看過老師系列題材中值得推薦的,它敘述著 曾 老師早年因為病痛而改變在我看來有些高傲的心態,進而改變學生。這種內心的自省,深深地震撼與感動了我,常常邊看邊掉淚,也有許多關於這齣戲的感想和啟發。

 

 

20096月播出的《春風伴我行》,是我第一次看大愛有關老師的題材。因為劇情大部分圍繞在方老師和女兒若荷的親子衝突,我的心也跟著主角緊張、惋惜、生氣,覺得方老師為何只看到壞的,而不用鼓勵取代責罵?女兒為何那麼不懂事?難道她只是認為母親不是很關心她,因此用消極抵抗來表達憤怒?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20111月上映的《我愛美金》,是因為劇本特意淡化美金 老師教書嚴厲的關係嗎?她對學生即使是發生如陳永生、夢萍偷東西這麼嚴重的事,處理的方法都可以用比較寬容、周延的態度站在學生的立場;而對自己的兒子成績好、比賽得大獎卻認為是「應該的」、「沒什麼好高興的」。難道她不了解孩子比誰都需要鼓舞;或者「媽媽的眼睛裡只看到面子」?不過這兩齣戲結局都是善的,因為本尊都從「靜思語」得到了解套。

 

 

由於大愛劇多是以較資深的慈濟人為拍攝對象,所以為了更精準呈現本尊早期的生活場景,很多古早的道具,如服裝、老式機車、轉盤式電話、舊台幣、老火車站就成為製作團隊傷透腦筋的一環。而因為阿芊鍾情於鐵道,如果有拍攝到鐵路的部份,總是會目不轉睛的一看再看:像《台九線上的愛》,居然有高鐵出現,實在讓人嘖嘖稱奇;我的尪我的某裡的猴硐車站可以隨時一車到底坐到高雄;或是《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曾老師住在楊梅,為了往返北桃園地區教師聯誼會的交通不方便,而創立中壢教聯會,劇組就去拍了楊梅車站。看到劇中的台鐵列車,還有楊梅車站粉紅色外觀,心裡還一直在想著,她那個年代500型電聯車出現了嗎?楊梅站可能還是當初的青藍色造型吧?或許有一點還值得慶幸,因為每齣大愛劇場的製作,從採訪本尊到編好劇本到實際的拍攝工作再到播出,通常需耗費1~2年的時間(甚至更長),如果 曾老師的故事是明年或後年才搬上電視螢幕的話,可能就是今年才會去拍, 那 老師就會用到新站了,這會讓人笑掉大牙吧?

 

 

雖然這幾年上檔的故事對道具的符合年代用了很多心思努力,但大愛劇場景與道具的精確使用,一直為戲迷所詬病。特別是鐵道。阿芊也想問,大愛台至今仍沒有出現以鐵路為主題的戲劇,是因為沒有相關的慈濟人故事嗎?還是道具的考究工程浩大?

 

 

大愛劇真實呈現本尊的生命故事,對觀眾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這也是值得看的理由。然而,往往在交代劇情的過程中,因為需符合實情,所以許多關於本尊當初面對問題的心路歷程、天人交戰,卻總是忽略或是輕輕帶過。其實把慈濟人的故事改編成戲劇,不就是要教化人心,讓大家從前人的經驗得到一些正確的道路?那麼劇本與導演、演員對內心戲的揣摩與加重這部份,比起「流水帳」更為重要!當然,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淪為「灑狗血」、「虛假」;不過,我想這種事情應該是身為一個演藝人員的基本功課吧!

 

 

廢話那麼多,但還是想多說一些。《那一年的幸福時光》曾經感動了許多人的眼淚,而這齣戲的精髓就是「販賣幸福」;如果虛構的故事都可以獲得這麼多的共鳴,那麼每天分享真實人生的大愛劇場,更像是隨時點亮一盞幸福的明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als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