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九線上的愛》,是慈濟大愛台2009年第一齣八點檔戲劇,雖然已下檔很久,但是,直到現在,我仍是很醉心於其故事內容:除了是父母親情、兄弟之情、師生提攜之情、玉里慈院的醫病之情,乃至於中間階段引起爭議的「夫妻三人行」,每一段都帶給我滿滿的感動與啟示。之前拙作《以一個鐵道迷的角度小小評論台九線上的愛》發表以後,還有許多對本劇的感想,一直覺得意猶未盡,所以想藉由這個機會,與曾經看過這個戲劇,或是未曾看過的觀眾,一同重溫與分享,並發抒一些個人的觀點。


二年前有檔大愛劇,關山系列之一,「愛相隨」,主角是田麗和林煒,內容敘述某位醫師為了支援慈濟醫療,和妻子一路從花蓮來到關山地區,中間艱難的適應過程。此劇無論是劇本或是外景的拍攝,我覺得都非常好。只是不知此劇主人翁認不認識張玉麟院長?這是我比較感興趣的一點。 

 

《台九線上的愛》也是類似的劇情。原名《玉里的春天》,全劇共45集,是敘述慈濟玉里醫院院長張玉麟醫師的故事,從他在故鄉屏東的童年開始說起,最後以在玉里醫院服務,並擴為「大愛」,將醫院有限的資源,化做一部小小的車輛,往返偏遠部落做巡迴醫療服務做結。 

 

第一階段敘明張醫師幼時的成長過程,包括一家之主父親的強勢,對照母親的慈祥與包容、張家三兄弟深厚感情,為後來阿麟得以繼續升學、學醫以及「三人行」埋下伏筆。阿麟事母至孝,考試拿了獎學金馬上就幫母親裝假牙,媽媽很心疼獎學金就這樣沒有了的同時,阿麟卻只說,下次考試更會加用功,再拿獎學金就好了,媽媽有了假牙吃東西會很方便,讓母親非常欣慰;而張家的大弟更是因為家貧,放棄自己繼續唸書的機會,讓阿麟可以繼續升學,自己則出社會做黑手。 

 

第二階段則慢慢帶到張院長獲得小學老師啟蒙以及眼見母親生病卻無法分擔病痛而萌生學醫念頭,阿麟開始離家北上唸國防醫學院。而這段時間遭逢母親與大弟過世雙重打擊,使得他在台北雖然有一個要好的「紅粉知己」,但在學業突飛猛進之餘,感情上卻無進一步的突破。這個「紅粉知己」是靜雯,從「半杯水」,到兩人長達兩年的交換便當,淡淡的劇情橋段,濃濃的甜蜜,再加上劇中演員精湛的演技:尹昭德的木訥、李淑楨的俏皮而帶有一點點男女之間攻防試探的的曖昧,使得阿麟與靜雯的感情成為僅次於「三人行」關係建立外,個人認為最好看的片段。


 

第三階段則是敘述阿麟、淑娥、靜雯三人行關係建立的過程。從觀念保守,而作風卻有些霸道的父親,不願張家子孫花落散盡,要求將意外身亡的大弟的遺孀,淑娥,改嫁給大哥阿麟開始。此一決定雖然有些荒謬,但卻是當年民風保守的鄉下,在處理類似事件的時候,都會依循的慣例。張院長儘管不願割捨與靜雯的感情,卻無法抗拒父親的決定,或許在他眼裡,孝順凌駕於一切,但自己本身的個性,猶豫不決的缺陷,我認為在此一階段中,編劇淡淡的點出,卻重重的控訴!靜雯為了阿麟的軟弱,她好強的個性,表露無遺,從當初的不諒解,協議分手卻在短暫分開後才了解對阿麟的愛無法割捨,於是偷偷跑到阿麟屏東老家,感受他的成長環境,直到看見他與「未來的老婆」淑娥母子和樂的照片之後,鼓足勇氣,「替」阿麟決定,也是「替她自己未來的幸福下了決定」,把自己心愛的人「許給」淑娥,寧願自己「做小」;而淑娥發現阿麟與靜雯感情後,那個有點難堪以及因為老公過世又要嫁給自己的大伯,而覺得自己不配卻又掩不住失落的情緒,演員洪瑞襄詮釋得絲絲入扣。經過一番折騰,「三人行」關係總算有了好的開始,卻又面臨到當時靜雯家人以及世俗的眼光,這之中的苦,外人難以體會;而這約十集左右的戲,也是本劇引起極大爭議的部份。

 

 

第四階段敘述阿麟一家人從台北遷到玉里地區服務,並且落地生根的過程。本階段也較為符合劇名主題。這中間有醫師與病人從陌生到建立信任、阿麟一家人「三人行」關係的穩固與增溫:互信、互諒、互相扶持。靜雯原本對於阿麟忙碌醫院工作,卻忽略關懷家人頗不諒解,特別是在她生下女兒,阿麟卻因為要替病人開刀,無暇照顧靜雯母子的時候,反彈頗大,後來靜雯自己也加入醫院行列,才慢慢釋懷;阿麟在淑娥與子女車禍後,才了解到家人其實是最重要的財產;淑娥在負起一家飲食起居照料之餘,也加入慈濟志工行列,把認為自己「用處不大」的觀念,徹底改變。後來阿麟與玉里慈院的同仁們,至偏遠地區巡迴醫療,發揮「大愛」的精神。只不過最後一集,第45集,描述張院長疑似感染HIV病毒的部份,給人一種草草交代了事的感覺,雖然歡喜收尾,但卻是個人認為較不足取的地方。

 

 

其實,如果大愛台也要求收視率的話,那「三人行」關係,總共10集左右的長度,收視肯定是45集中最高的。網友評論這部戲,有些不堪入耳的言論,包括「亂倫」、「道德可議」、「大愛台不該製播他的故事」、「此風不可長」、「歌功頌德」,甚至於連「身後事」,網友都替張院長想好了,認為子女一定會爭產之類的等等話語,甚麼都有,令人不禁噴飯。偏偏弔詭的是,他們是否一邊評論,一邊享受三人行的「曖昧」呢?我很懷疑!

 

 

阿麟、淑娥、靜雯三人,從當初的互不認識,到後來彼此知道對方存在,再到見面「私訂終身」,然後付出真誠,愛彼此珍愛的「另兩半」,也同等地愛彼此的小孩,這其中的心情變化、不安、小小猜疑、曖昧、包容,乃至於戲裡未曾描述的「開門七件事」,糾結成一種很微妙的化學變化,不但影響著主角三人共同的生活目標,也同樣地滿足了觀眾內心那股「曖昧」的期待,而這也是網友總是堅持著所謂「此風不可長」的理由!

 

 

主角當年的決定,我們無從自戲裡、也無權知道他們是否後悔。任何事情總是一體兩面,若真如網友所說「他們犯了錯」,苦果或許已經嘗過、又或許正在嘗,這件事將會跟著他們一輩子;但是,三人行何嘗沒有給他們帶來家庭的和樂?網友擔心的事,比如私密的生活、子女如何面對外面責難等等,難道阿麟三人不知?這就是所謂的「苦果」,也是「修行」。如果當年的「惡」,成就三人現今對彼此與親人乃至於素眛平生病人的「犧牲奉獻」,這份「愛」就更顯得珍貴了;我認為這也是大愛台製播阿麟醫師故事的基本價值觀。

 

 

然而男女主角三人關係建立的篇幅若能適度縮短與簡化,相信對某些觀眾而言,反彈聲浪就不會那麼大了,以符合大愛劇一向給觀眾「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的印象。畢竟45集的鋪陳,個人認為至少30集以上都是來到花蓮、玉里以後的事,這才符合《台九線上的愛》的劇名,也更能宣揚慈濟的理念。

 

我們可以質疑編劇把三人行過程編成那麼長的劇本是否有譁眾取寵之嫌,但實在沒必要為了捍衛自我價值觀,無情的批評他們,甚至口出惡毒的語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als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